首页 > 资讯 > 资讯 > 正文

杭州高考生喊话马化腾改版QQ空间 00后们都在上面干什么?

2023-06-10 07:34:40来源:都市快报  

2023年高考首日,在杭州十四中考点,语文考试还没有结束,一名男生就走出了考场。面对媒体采访,他喊话马化腾:“腾讯能不能把QQ空间改回老版?新版太难用了!”对此,腾讯QQ在官方微博回应,腾讯非常重视男生的建议,等考试结束后,会第一时间联系。

巧的是,就在男生发问的前一天(6月6日),QQ空间度过了18岁生日,和不少高考学子同岁。但对于更年长的人而言,这是熟悉又陌生的产品。尤其是80后、90后,翻开记忆的相册,面对曾经的自己,需要莫大的勇气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00后放飞自我的地方

许多“黑历史”都舍不得删

因喊话登上热搜后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,谁还在用QQ空间?答案是,00后,也就是和QQ空间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。

今年在杭州读大一的小徐就是其中一位。他的QQ名叫“LA.4am”,意为“凌晨4点的洛杉矶”。他从初一开始用QQ空间,那是他们社交的主战场和“朋友圈”,“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QQ空间里看别人的评论和互怼了。”

现在回过头看当年发的内容,小徐也会为一些“沙雕”言论感到“羞耻”。诸如“我因为长得帅性格好,所以人气很高,每次发东西都好几十条点赞和评论”。

“那简直就是黑历史,但又舍不得删掉,所以就把全部内容设置成‘仅自己可见’。”小徐说。

性格内敛的纸鸢也是2003年出生,同样喜欢用QQ空间,不过大多时候在“潜水”:“我很少发内容,但喜欢看别人发的东西,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,留个脚印就走。”

纸鸢喜欢的内容多集中于笑话、历史故事、学科知识等,自嘲画风很营销号。他最近一条“说说”,是去年10月发布的:如果明天世界并没有终结的话,到时候和我一起去旅行吧。“就有人来问我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,实际这是一句歌词,只是觉得很文艺而已。”

李拉拉今年16岁,QQ空间4年老用户。因为QQ好友基本上是同学,她常发的也是学校日常。对她而言,QQ空间比微信朋友圈要更自由,可以随意放飞自我。“如果有些内容不想给爸妈看,也会改发到QQ空间去,他们肯定不玩QQ空间。”

上大学之后,这些少年郎就逐渐增加了微信的使用频率,“好像没办法改变,变成大人了就得用大人的工具。”

10多年前的QQ空间

伱吥!定╃→躲de過

2005年,腾讯正式推出QQ空间。一年后,用户可以像在现实中装修房子一样,打扮自己的空间——和日后大火的“元宇宙”概念撞了个满怀。

最早的QQ空间是可以和蚂蚁森林一样交互的。只要有人访问和评论,就能获得一定积分,长出花藤。到后来,QQ空间推出“黄钻”会员,可以用“氪金”的方式打造空间。

当然,没钱也有没钱的玩法,去网上找现成的空间模板,将代码复制过来。当时盛行的《电脑迷》杂志每期3元,带一张光盘,里面有很多新鲜潮流的代码。

2009年,QQ空间上线“QQ农场”,引发全民“偷菜”。鼎盛时期,QQ农场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.2亿人,这个纪录即便是巅峰时期的《王者荣耀》都要避让三分。

除去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和模式,QQ空间也是当年网络文化野蛮生长的地方。和现在的awsl、yygq等一样,“火星文”是那个年代的网络流行语、年轻人的专属“代码”,在多数长辈看来,也是“不好好说话”。“小女子”非得表达成“尛钕孑”,“逃避不一定躲得过”得复杂成“逃避吥!定╃→躲de過”……

表达个性的世外桃源

寻求安慰的树洞和依靠

当年微信崛起,很多人担心QQ从此没落。但无论80后、90后还是00后,刚脱下小天才手表、拥有手机的少年们,还是一股脑儿涌入QQ。他们思维活跃、精力充沛、表达欲旺盛,QQ空间提供了将他们和父母甚至社会隔绝,一个难得地展示自我的世外桃源。

和10多年前一样,现在的QQ空间依然是孵化亚文化的温床,带着时代特有的印记。

你知道二次元和汉服,但知道pia戏吗?这是“戏精”上身的年轻人特有的减压方式。它起源于广播剧配音,本是用于练习指导配音的活动,后来经过不断衍生,越来越多配音爱好者加入,逐渐形成了pia戏圈。

据知乎上喜欢pia戏的网友“回答撒的”介绍,他们还用pia戏帮压力大的中小学生入睡。“群内很多群友主动分享人声助眠语音包,有数羊助眠的磁性男声、朗诵英文单词的温柔女声等。”

另一个和QQ空间有关的,是“墙”文化。由个人或者团队通过QQ收集信息,通过QQ空间“说说”的形式把消息发出来,就叫“上墙”。

在贵州清镇职教城的陈松(化名),一度管理了16个不同的校园墙。其中一个是清镇职教城表白墙,总访问量有307万,很多情窦初开的少年将他和团队视为倾诉对象。

2022年,小忧来到长沙一所初中实习。她瞒着大家,偷偷在QQ空间,模仿《解忧杂货店》里的浪矢爷爷,建立了“解忧信箱”。直到现在,孩子们也不知道每天倾诉的信箱后面,是他们的老师。

慢慢地,这个墙从她的学生们,扩展到外面的孩子,甚至成年人。她印象最深的倾诉者是一位中学女生,因为家庭和学业压力大,向她陆续倾诉了500多天。“如果能给黑暗中的人提供一点点光亮,那就足够支撑我把这个墙坚持下去。”小忧说。

2023年高考首日,在杭州十四中考点,语文考试还没有结束,一名男生就走出了考场。面对媒体采访,他喊话马化腾:“腾讯能不能把QQ空间改回老版?新版太难用了!”对此,腾讯QQ在官方微博回应,腾讯非常重视男生的建议,等考试结束后,会第一时间联系。

巧的是,就在男生发问的前一天(6月6日),QQ空间度过了18岁生日,和不少高考学子同岁。但对于更年长的人而言,这是熟悉又陌生的产品。尤其是80后、90后,翻开记忆的相册,面对曾经的自己,需要莫大的勇气。

00后放飞自我的地方

许多“黑历史”都舍不得删

因喊话登上热搜后,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,谁还在用QQ空间?答案是,00后,也就是和QQ空间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。

今年在杭州读大一的小徐就是其中一位。他的QQ名叫“LA.4am”,意为“凌晨4点的洛杉矶”。他从初一开始用QQ空间,那是他们社交的主战场和“朋友圈”,“每天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在QQ空间里看别人的评论和互怼了。”

现在回过头看当年发的内容,小徐也会为一些“沙雕”言论感到“羞耻”。诸如“我因为长得帅性格好,所以人气很高,每次发东西都好几十条点赞和评论”。

“那简直就是黑历史,但又舍不得删掉,所以就把全部内容设置成‘仅自己可见’。”小徐说。

性格内敛的纸鸢也是2003年出生,同样喜欢用QQ空间,不过大多时候在“潜水”:“我很少发内容,但喜欢看别人发的东西,点个赞或者转发一下,留个脚印就走。”

纸鸢喜欢的内容多集中于笑话、历史故事、学科知识等,自嘲画风很营销号。他最近一条“说说”,是去年10月发布的:如果明天世界并没有终结的话,到时候和我一起去旅行吧。“就有人来问我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,实际这是一句歌词,只是觉得很文艺而已。”

李拉拉今年16岁,QQ空间4年老用户。因为QQ好友基本上是同学,她常发的也是学校日常。对她而言,QQ空间比微信朋友圈要更自由,可以随意放飞自我。“如果有些内容不想给爸妈看,也会改发到QQ空间去,他们肯定不玩QQ空间。”

上大学之后,这些少年郎就逐渐增加了微信的使用频率,“好像没办法改变,变成大人了就得用大人的工具。”

10多年前的QQ空间

伱吥!定╃→躲de過

2005年,腾讯正式推出QQ空间。一年后,用户可以像在现实中装修房子一样,打扮自己的空间——和日后大火的“元宇宙”概念撞了个满怀。

最早的QQ空间是可以和蚂蚁森林一样交互的。只要有人访问和评论,就能获得一定积分,长出花藤。到后来,QQ空间推出“黄钻”会员,可以用“氪金”的方式打造空间。

当然,没钱也有没钱的玩法,去网上找现成的空间模板,将代码复制过来。当时盛行的《电脑迷》杂志每期3元,带一张光盘,里面有很多新鲜潮流的代码。

2009年,QQ空间上线“QQ农场”,引发全民“偷菜”。鼎盛时期,QQ农场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.2亿人,这个纪录即便是巅峰时期的《王者荣耀》都要避让三分。

除去这些耳熟能详的产品和模式,QQ空间也是当年网络文化野蛮生长的地方。和现在的awsl、yygq等一样,“火星文”是那个年代的网络流行语、年轻人的专属“代码”,在多数长辈看来,也是“不好好说话”。“小女子”非得表达成“尛钕孑”,“逃避不一定躲得过”得复杂成“逃避吥!定╃→躲de過”……

表达个性的世外桃源

寻求安慰的树洞和依靠

当年微信崛起,很多人担心QQ从此没落。但无论80后、90后还是00后,刚脱下小天才手表、拥有手机的少年们,还是一股脑儿涌入QQ。他们思维活跃、精力充沛、表达欲旺盛,QQ空间提供了将他们和父母甚至社会隔绝,一个难得地展示自我的世外桃源。

和10多年前一样,现在的QQ空间依然是孵化亚文化的温床,带着时代特有的印记。

你知道二次元和汉服,但知道pia戏吗?这是“戏精”上身的年轻人特有的减压方式。它起源于广播剧配音,本是用于练习指导配音的活动,后来经过不断衍生,越来越多配音爱好者加入,逐渐形成了pia戏圈。

据知乎上喜欢pia戏的网友“回答撒的”介绍,他们还用pia戏帮压力大的中小学生入睡。“群内很多群友主动分享人声助眠语音包,有数羊助眠的磁性男声、朗诵英文单词的温柔女声等。”

另一个和QQ空间有关的,是“墙”文化。由个人或者团队通过QQ收集信息,通过QQ空间“说说”的形式把消息发出来,就叫“上墙”。

在贵州清镇职教城的陈松(化名),一度管理了16个不同的校园墙。其中一个是清镇职教城表白墙,总访问量有307万,很多情窦初开的少年将他和团队视为倾诉对象。

2022年,小忧来到长沙一所初中实习。她瞒着大家,偷偷在QQ空间,模仿《解忧杂货店》里的浪矢爷爷,建立了“解忧信箱”。直到现在,孩子们也不知道每天倾诉的信箱后面,是他们的老师。

慢慢地,这个墙从她的学生们,扩展到外面的孩子,甚至成年人。她印象最深的倾诉者是一位中学女生,因为家庭和学业压力大,向她陆续倾诉了500多天。“如果能给黑暗中的人提供一点点光亮,那就足够支撑我把这个墙坚持下去。”小忧说。

标签:

责任编辑:hnmd003

相关阅读

资讯播报

推荐阅读